就与石墨烯层状结构极其相似的二硫化钨片状材料来说,其不仅可以用来制造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还能很好地参与新一代锂电池负极的制备。与传统的负极相比,含有二硫化钨超细粉末的负极材料拥有更好的锂离子扩散性能与更为优异的抗低温性能等特点,非常适合作智能手表电池的一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被发明以来,石墨类负极就一直牢牢占据主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地位,这不仅得益于石墨负极优良的电化学性能,还得益于石墨广泛的储量,低廉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石墨负极完美无暇。
石墨负极的主要问题是容量低(372mAh/g),限制了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同时石墨负极的动力学条件较差,导致锂离子在石墨负极内的扩散速度较慢,特别是在低温充电时,由于锂离子在石墨内扩散的动力学条件比较差,使的Li非常容易在负极表面析出,相关研究显示低温下C/5充电倍率就会导致相当数量的析锂现象。充电后经过20h的搁置,石墨的嵌锂程度会增加了17%,表明充电过程中至少有17%的Li是以金属锂的形式在石墨负极的表面析出。
针对石墨负极材料的不足,有科学家表示应用二硫化钨纳米粉末对它进行改善,这样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动力学性能与耐低温性能。这也就说明了,含有二硫化钨纳米片的负极材料即便在低温下充电,也不易生成锂枝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