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黄色氧化钨可以应用于济南锂电池,除了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外,同时也提高了机动车的安全性。
冬天,济南是一个很寒冷的地方,目前的三元锂电池应用在济南的新能源汽车中仍然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研究表明,当温度降低时,锂电池放电电压会大幅的降低,这样会使电池在低温放电时更快的到达放电截止电压,从而造成低温放电容量明显低于常温容量。此外,相对于低温放电,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的表现则更加不尽如人意,第一,低温下的充电会快速达到恒压阶段、并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充电容量、同时增加充电时间,其可以解释为,锂离子电池在低温充电时,锂离子可能来不及嵌入石墨负极当中,从而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这样一来会消耗电池中的可以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大幅降低电池容量,而且析出的金属锂枝晶也可能会刺穿隔膜,从而影响安全性能。
化学家为研发出能够满足快速增长储能需求的高能密度及高安全性能的动力电池,纳米材料成为他们研究电池性能的首选材料。其中,由于我国含有大量的钨资源,所以引起他们选择钨的一种纳米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没想到其结果非同凡响。
纳米黄色氧化钨不仅具有显著的小尺寸效应,较强的吸附能力,可加快锂离子的迁移速率,降低锂枝晶的形成概率,而且它的纯度高达99.95%,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因此,其可以作为济南锂电池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