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料和產品深加工”優先方向計畫和“技術成因和自然原料加工技術”子方向計畫支援下,東哈薩克斯坦國立技術大學的專家研發出從技術成因礦層和鬆散礦床中提高鎢和鉍產量的技術。
專案的主要目的是基於磁分離法改變含鎢原料富集技術,提高加工過程的技術經濟指標。此外,借此利用重力和幹磁選礦法開展對含鎢原料的調查研究也是目的之一。因為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含鎢原料礦(約20處礦床),通過研究可實現在當地對這些礦物進行加工。
通過研究,專家明確了基於重力和幹磁選礦法在含鎢原料加工過程中鎢和鉍分佈的定量規律,並證明了連續應用離心濃縮器和磁選機提高粗鎢含量產品品質的有效性。在實驗過程中,隨著磁感應值從0.2t增加至1.4t,被吸收至順磁性部分的鎢和鉍均有增加,幅度分別為56.08-67.37%(品質)和55.71-80.34%(品質)。而在非磁性部分的吸收量則相反,出現了下降,降幅分別為42.37-30.61%和33.57-13.11%。使用幹磁分離方法在濃縮臺上對含鎢重力濃縮物研磨處理後,可以獲得含有約48%鎢和13%鉍的產品(順磁部分)。
由於不需要使用各種化學試劑,所以使用重力和磁力富集選礦法處理技術成因礦物地層和鬆散的鎢礦床具有環保特性。此外,通過安裝模組化加工設備,可以大幅降低基建工程成本。這些模組化設備可以在短時間內組裝和拆除,並移動到新的場地,這對於小型礦床開發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