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檔案裡的贛州之《鎢金閃耀》

在贛南有一種樣子不起眼,但卻世界聞名的石頭——鎢。鎢是一種稀有金屬,有著“工業牙齒”之稱,贛南是中國鎢業的發祥地,享有“世界鎢都”的美譽,它也是贛州經濟最為知名的特色標籤。

那麼,鎢在贛州市怎麼被發現的?它又經歷了一段怎樣的歷史變遷呢?《檔案裡的贛州》帶你走進《鎢金閃耀》。

檔案裡的贛州之《鎢金閃耀》

據贛州檔案館文獻記載,在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在贛州西南近百公里的大餘縣城,以為德籍神父鄔利亨在遊覽西華山時,發現這一帶的地標裸露著一種很重的烏黑發亮的石塊,於是便帶了幾塊回教堂。

鄔利亨在贛州發現鎢礦石

“親愛的神父,你送來的那幾塊黑石被秘密的送到了德國,克虜伯軍工廠化驗室的報告三天前就發到了上海領事館,德國方面證實,我們送去化驗的黑石頭,是罕見的金屬鎢礦。”——《遠山》

確認黑石頭是稀有名貴的鎢礦石後,鄔利亨便以修建教堂為名,偷偷發動民眾采撿鎢礦石,以低於市場價30倍的價格收購鎢石,悄悄運回德國。後來,為了獨佔資源牟取暴利,他背著當地政府,設計從西華山羅雲寺住持手裡買下了整個西華山的山權,開始公開採運鎢礦石。

這一反常舉動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人將礦石送到南京檢測,才知道西華山的黑石頭原來是價值非凡的鎢礦石。當地官民義憤填膺,多次交涉,終於向鄔利亨贖回山權。

西華山山山權重回中國人手中

“鄉親們,我宣佈從今天起,西華山歸中國人所有了!”——《遠山》

鎢,是金屬裡熔點最高的元素,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鎢礦需求量飆升,德、日、英、美等紛紛潛入贛南搶購鎢砂。除大余西華山外,崇義、定南、全南、上猶、於都等地,也相繼發現了鎢礦,一時間挖山採礦遍地開花。從小規模使用鋼釺鑿岩、黑硝爆破、露天開採,到大規模掘小窿子,鼎盛時一個採礦點多達萬餘人。工棚鱗次櫛比,收鎢店鋪到處可見。

世界風雲變化,殊不知在世界角落裡的贛南,卻因為鎢與世界變局聯繫在一起。在國內戰火紛飛的時期,贛南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鎢猶如堅定的戰士,為革命鬥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鎢礦圖片

“黑石頭”

“你墊墊看”

“這可是金子,黑色的金子”

“哦,是鎢砂”

“對嘍,這東西全世界三分之二在中國,中國的三分之二在贛南。我們就靠它換回金銀,解決資金,充實國庫。”——《封鎖線上的交易》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為發展鎢礦生產,次年,蘇區政府在於都鐵山壟成立首家國營鎢礦——中華鎢礦公司。這是當年紅色政權唯一重工業企業,轄有鐵山壟礦、盤古山礦、上坪礦場,後來又開辦國營泰和縣小壟礦場。

中華鎢礦公司舊址

“當時是叫中華鎢礦公司,是我們共和國的第一個國有企業,從1932年到1934年紅軍長征前,共計創造了620萬銀元的財富,而且換取了大量的藥品、食鹽和彈藥,對整個蘇維埃政府的運轉和養活十萬紅軍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對抗拒國民黨的圍剿和經濟封鎖起到重要作用。”——江西鐵山壟鎢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周金明。

經歷半個世紀的滄桑,中華大地撥雲見日,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鎢成為建設新中國的重點工業項目。那時,許多熱血青年從全國各地彙聚而來,在贛南大山中揮灑著他們的青春和汗水。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裡,作為前蘇聯援建的全國156個重點專案的西華山、大吉山、巋美山三大礦區,彙集了許多前蘇聯專家為礦區做工程規劃設計。為更好學習先進技術,一批年輕人也被送到前蘇聯去學習。這位老人叫李新章,就是當年被派出國學習的工人之一。

“1954年,我就到大連工業高專學習,學習兩年以後,1956年就分到西華山,西華山就派我到蘇聯、哈薩克斯坦和格魯吉亞共和國去學習蘇聯生產先進經驗,後來回到西華山,參與西華山的建設,承擔技術工作。”——礦山老工程師李新章。

蘇聯設計師編撰的西華山鎢礦工程技術資料

李新章出國歸來時候,正是西華山大建設時期,大家來看一下我手上的這份文獻資料,這裡面全部都是由俄文編撰的。那麼這行文字就是西華山,上面還寫著技術設計附圖。這是1956年由蘇聯設計師為西華山鎢礦設計的資源勘探、開掘、分揀、建築、機械等一整套工程技術資料。那麼這就是其中的一冊。可以說,它見證了贛州鎢礦工業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隨著援建計畫順利推進,1958年大吉山鎢礦完成了當時世界先進水準的大型機械化生產建設,西華山、巋美山相繼完成從擴建到技改的全面升級。據贛州檔案館文獻記載,在1959年,大吉山採礦總量突破127萬噸,產鎢精礦6658噸,創世界鎢礦採礦量黑鎢精礦年產量最高紀錄。1960年,西華山選礦廠正式投產以來,生產的黑鎢精礦的品質一直保持國家一級品標準,156項目讓贛南鎢產業迎來了輝煌發展。

贛南主平窿

“今日西華山舊貌變新顏,火紅的朝霞,染紅山川,20裡礦區,20裡風光。”——《今日西華山》

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今日西華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贛州各大鎢礦的縮影。為祖國的建設多採礦,贛南成立了9大國有統配礦山、16個地方國營礦山和20多個集體坑口,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鎢原料產地。

“當時來說,還是處於計劃經濟時代,每當上級下達了生產任務,我們都能積極地想辦法去完成,坑口與坑口,工段與工段之間,你追我趕,大家都想努力奮鬥,能夠爭取更好的成績。”——礦山老職工施千里。

各大礦區鉚足幹勁抓生產,贛南因此成為國家鎢礦生產和工業建設的重要資源基地,為出口創匯和償還蘇聯債務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毛主席的圈閱表揚。

“我是1975年分配在西華山井下一線工作,那時候的工作就是抓釺頭,抓多了以後手會磨破,當時我不怕苦,半年我就學會了,學會以後我就當師傅。當師傅以後我沒什麼想法,吃飽了飯就一心為了工作,多完成任務,那時候正式因為自己的努力,我還評為礦勞模。”——礦山老機工郭太陽。

贛南鎢業新時代

老一輩採礦人的青春熱血,印記在了老舊的礦區裡,他們的燦爛年華已載入檔案,他們的艱苦卓絕的奉獻精神,將繼續閃耀在新時代的鎢業生產線上,見證贛南鎢業走向新輝煌。

中國鎢業百餘年的滄桑,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風雨歷程,承載了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希望。在新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贛州鎢業也一定能夠閃耀出更多耀眼的光芒。

评论被关闭。

旧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