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三稀礦產調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摘要:在華南地區多個重點礦集區開展稀有、稀散、稀土礦產地質調查,基本查明主要礦集區三稀礦產的成礦特徵和控礦要素,取得了一批重要找礦新發現,並在重點地區實現了稀土、稀有礦產的找礦突破,提高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國家下一步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資源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

1.項目概況

“華南重點礦集區稀有、稀散和稀土礦產調查”專案,歸屬于“大宗急缺礦產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調查”工程,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的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承擔。項目週期為2016—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基本查明我國華南地區主要成礦帶三稀礦產資源潛力,在一批重要“三稀”礦產礦集區實現優質礦產的突破。深入開展典型礦床研究,查明“三稀”資源成礦條件,完善華南地區“三稀”資源成礦理論研究,總結成礦規律,評價資源潛力;初步總結一套適應華南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資源的找礦技術方法。促進合理開採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產;通過“三稀”礦產的調查評價,支撐礦政管理,為政府、社會提供相關技術服務;通過專案實施,帶動稀有、稀散、稀土地質調查行業的發展;為江西寧都等老區的精准扶貧提供支援。三年來,通過開展1∶5萬礦產地質測量、槽探、鑽探、取樣鑽及典型礦床研究等工作,大致查明了幕阜山—武功山、九嶺、南武夷等多個重點礦集區的成礦條件和資源特徵,新發現礦產地4處,圈定靶區10處,實現了幕阜山南緣白沙窩鈹鈮鉭、江西省甯都縣穀寨鋰輝石礦等找礦突破,有效提高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2.成果簡介

(1)實現稀有稀土金屬找礦突破,提供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通過開展1∶5萬礦產地質測量、槽探、鑽探、取樣鑽及典型礦床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發現和進展。主要成果有:①在湖南連雲山地區實現鈹、銣、鋰、鈮、鉭的找礦突破(圖1)。連雲山位於幕府山稀有金屬礦集區以南,通過調查評價和鑽孔驗證,估算連雲山白沙窩地區BeO資源量為1.62萬t,可達到大型規模;Rb2O資源量為2.91萬t,達到大型規模;Li2O資源量為1.13萬t,達到中型規模;(Ta,Nb)2O5資源量為0.35萬t,達到中型規模,實現了找礦突破。②江西九嶺地區岩體型鋰礦資源調查取得突破(圖2)。通過野外調查結合室內綜合研究尤其是鏡下鑒定、電子探針和化學分析,新發現了磷鋰鋁石、鋰雲母、綠柱石、富鉭錫石、鈮鉭鐵礦—鉭鈮鐵礦系列稀有金屬礦物,初步證明可利用工業礦物的存在。初步估算九嶺地區的獅子嶺、尖山嶺—雲峰壇、黃崗上—圳口裡、餘家裡等地岩體的Li2O遠景資源量可達38萬t。

湖南連雲山白沙窩稀有金屬礦化區0線剖面

湖南連雲山白沙窩稀有金屬礦化區0線剖面

江西九嶺獅子嶺地區黃玉—鋰雲母堿長花崗岩中的磷鋰鋁石

江西九嶺獅子嶺地區黃玉—鋰雲母堿長花崗岩中的磷鋰鋁石

(2)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①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產科學研究和調查評價新進展。查明了贛南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成礦母岩中稀土元素的賦存狀態,瞭解花崗岩風化過程稀土元素遷移及富集的規律,為贛南稀土工作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據。提出了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成礦規律“8多2高1深”的新認識,即:多類型、多岩性、多時代、多層位元、多模式、多標誌、多因繼承、多相複合,高緯度、高海拔,深勘探。②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助力找礦突破。在幕阜山稀有金屬礦集區總結了複式花崗岩體分佈規律與岩漿演化動力學背景特徵、稀有金屬典型礦床成礦模式、稀有金屬區域成礦規律,劃分了幕阜山地區偉晶岩區域分帶特徵,圈定的遠景區得到了相關地勘單位的找礦驗證。③初步總結一套適應華南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資源的找礦技術方法。以贛東北為重點研究區,基於遙感解譯工作,結合化探異常分析,綜合成礦母岩、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及化探資訊,利用信息量的方法,進行了成礦預測工作,所圈定的成礦遠景區得到野外驗證證實該方法的可行性。④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儲量動態估算方法(RiRee)及其拓展運用。基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的特點,借鑒土壤化探樣品處理的克裡格法,建立了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資源儲量估算的三維模型及其相應評價方法,簡稱RiRee,該項技術也取得相關專利。⑤以物理方法選礦(物)技術開展對含贛西北磷鋰鋁石岩體型鋰礦資源的綜合選礦,取得初步成效。對贛西北地方含有磷鋰鋁石等高鋰礦物蝕變花崗岩進行了綜合選礦,基於該類型鋰礦主要礦物組分存在物性差別的特點,本次工作採用重選—強磁選—射頻電選的選礦方法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該種方法可有效富集磷鋰鋁石、鋰雲母等礦物,並綜合回收鈮鉭礦、雲母、長石、石英、獨居石等有用礦物。

(3)成果轉化效果顯著。①帶動了全國三稀礦產調查評價工作。通過本專案的實施,帶動了湖南、浙江、廣西等地稀有、稀散和稀土礦產的調查評價工作。通過與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311大隊展開了深入合作,將科研成果第一時間服務於生產,切實貫徹了“科研服務於生產,地調服務於社會”的百年地質調查精神。②為工程壓覆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回收提供技術支撐。2017年以來,為福建省建設用地搶救性回收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調查評價及綜合回收利用提供技術支撐,有效地促進了工程壓覆稀土的高效利用。③三稀礦產調查工作助力贛南老區扶貧。贛南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囿於自然環境、區位限制,這裡目前還是國家特級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對象。本次工作對贛南地區稀有、稀土礦產進行了系統調查,摸清了家底,並取得多項進展,調查成果對於推動區內三稀礦產勘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④開展科普活動。於2017年編制了稀土科普手冊,向社會大眾宣傳介紹稀土礦產的特徵、用途等知識。2018年編制了稀有稀散礦產科普手冊。同時,進行了廣泛的三稀礦產科普活動的學術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傳效果。

(4)人才成長和團隊建設取得進展。通過項目的實施,培養和儲備了大量從事稀有、稀散、稀土礦產調查的專業人員。3年來共計培養碩、博士和博士後10余人,並初步建立了全國層面三稀資源調查研究團隊,今後可以為礦政管理和相關部門提供技術服務。

3.成果意義

華南是我國三稀礦產資源的重要賦存地,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大幅提高了華南三稀礦產重點礦集區的工作程度和研究水準,所取得的重要找礦新發現和重要突破,有效提高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國家下一步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資源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在專案開展過程培養了眾多人才,形成了一支年輕的三稀礦產調查評價隊伍。

來源: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王成輝供稿

评论被关闭。

旧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