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廈門專場在省政府新聞發佈廳召開,會議主題“堅持高品質發展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發佈會重點介紹70年來廈門奮勇爭先、加快發展的新實踐和新成就。
發佈會上,廈門市委副書記、市長莊稼漢將廈門的發展成就概括為六個特點,分別為經濟發展高素質、城市建設高顏值、產業結構高端化、對外開放高層次、基礎設施高水準、人民生活高品質。
經濟發展高素質
廈門地域狹小,面積只有1700平方公里,相當於福建省一個中等縣的面積;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4791億元(人民幣,下同),總量不大。但發展速度、品質和效益居全國前列。
1980年獲批設立經濟特區以來,廈門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5.7%和19.4%,2018年財政收入占GDP和占福建全省的比重均達1/4,單位面積地方級財政收入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2位;人均生產總值1.78萬美元,人均財政收入3.12萬元,均保持全國領先。
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廈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為3.3%,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全國2.4倍,工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1.2%,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
城市建設高顏值
廈門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已先後獲評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眾多殊榮,一直是中國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
目前,廈門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88.58平方公里,比改革開放初期擴大了10倍以上;建成區綠化率43.8%,森林覆蓋率40%,空氣品質優良率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
廈門也是全國最早實施垃圾分類處置的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國考評中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名列全省第一。
產業結構高端化
廈門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了光電、軟體、生物與新醫藥、電力電器、鎢材料、視聽通訊等6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其中,火炬高新區光電顯示產業集群成為全國唯一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平板顯示、電腦與通訊設備、金融服務、軟體資訊等8條產業鏈群(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半導體和積體電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近三年增長速度都超過兩位數。
對外開放高層次
廈門已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經濟外向度高達125%,居全國前列。
廈門2018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接近福建全省一半,外貿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5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鎢製品生產出口基地、中國主要電腦出口基地和液晶面板出口基地、中國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
截至目前,廈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78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1.4萬多個,其中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119家在廈門投資興業。廈門成為了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累計實際利用台資突破110億美元、占福建35%左右,廈金航線旅客輸送量占兩岸“小三通”的90%。
基礎設施高水準
廈門成為中國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集裝箱輸送量居世界第14位,擁有143條海運航線,通往全球168個城市。空港運營城市航線171條、國際航線35條,廈門機場躋身全球機場百強。新的翔安國際機場正在加快建設,規劃輸送量7800萬人次,將大幅提升航空樞紐港輻射帶動力。陸運方面,建成福(州)廈(門)、龍(岩)廈(門)、廈(門)深(圳)高速鐵路,連接國內各大城市。
人民生活高品質
廈門市財政一般預算70%以上投入民生和社會事業。去年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萬元,年均增長13.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萬元,年均增長13%。在全國率先建立全民醫保、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制度。
教育方面,在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每年均將學位建設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2018年新增學位2.75萬個,為歷年之最,基礎教育滿意度位列全國38個重要城市第二。
醫療方面,加快創新實施“市校合作、高位嫁接”戰略,2018年新增醫療床位4000張,為歷年最多。力爭準備用3-5年的時間把醫療的短板補上去,建設成為一個醫療水準、醫療服務比較優質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