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稀土產業創新 撬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

科技日報 “神舟”“嫦娥”的成功飛天,離不開釤鈷永磁輻射環;國內首台磁共振診療車每天服務18位元農牧民,離不開稀土永磁材料的輕量化;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生產X80高鋼級管線鋼,更離不開稀土……

在內蒙古自治區即將舉行科技獎勵大會之際,盤點稀土項目的各項成果,能為下一步稀土產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有益借鑒:理念創新帶動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為這裡的區域創新做出了全新詮釋。

用稀土產業創新 撬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

區域發展引發稀土“保衛戰”

縱覽內蒙古4年科技獎勵項目,稀土獲獎項目覆蓋了稀土冶金、環境保護、新材料及產業化、高端製造等領域。

“可以說,稀土的作用無處不在。它已成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太、資訊、生物、軍工等尖端科技領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材料。”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主任池建義說。

包頭市稀土工業儲量4350萬噸,占我國稀土儲量的83.7%,占世界儲量的38.7%。本世紀以來,我國開始逐步限制稀土出口,加大對稀土開發利用的人力物力投入力度,致力於打造國家稀土新材料和應用產品產業基地,大力推進以稀土永磁材料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產業,著力打造“中國磁穀”。

理念創新首先體現在產業政策的深刻變革上。包頭市出臺《包頭市關於進一步加快稀土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包頭稀土高新區配套出臺了《稀土高新區對稀土新材料企業給予銷售獎勵的實施意見》《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土新材料生產企業更新先進設備扶持暫行辦法》等政策。這些政策的集成放大,為老企業轉型、新項目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援和保障。

創新平臺也是政府在技術創新中的必選項。通過建設專業化的區中園和基地,發揮了築巢引鳳的強大功能,分別建設了稀土高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上海交大包頭研究院產業園、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產業園,近百個項目投資落地,極大地帶動了稀土產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打通了制約包頭市發展永磁後加工產業的瓶頸問題,延伸了產業鏈,實現了產業就地配套。

技術創新讓稀土更好用

榮獲2015年自治區科學進步二等獎的“NdFeB廢料和稀土電解渣綜合回收利用”專案的產品主要用於稀土金屬電解生產。“項目每年回收稀土廢料約10000噸,從中回收稀土氧化物約3400噸,採用回收的稀土氧化物生產金屬約2800噸,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約8670萬元。”包頭市璽駿稀土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部部長趙海營介紹,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降低了酸堿廢氣和分離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充分利用了釹鐵硼行業的廢渣泥,解決了稀土熔鹽電解爐渣及廢舊熔鹽難分解,稀土元素收率低的問題,有利於稀土資源的二次利用和保護性開採。

稀土應用,也讓傳統鋼鐵產業向特種化方向發展。在包鋼稀土鋼板材廠熱軋生產線上,正在為“一帶一路”重點專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生產X80高鋼級管線鋼。三年來,包鋼集團出口逆勢增長,鋼材出口貿易量92萬多噸,同比增長12.74%,增幅居全國首位,產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

“稀土的高效利用,要從提取分離和應用研發兩個方面同時入手,二者缺一不可。可喜的是,隨著我國稀土元素提取分離技術逐步進入世界先進水準行列,新材料製備技術的發展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稀土創新必然是內蒙古區域創新中的重要一環。”池建義說。

產業升級打造北方稀土鏈

榮獲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科學進步一等獎的“高容量鎳氫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專案是降低電極材料製造成本的關鍵技術,倍受國內外科研機構的重視。

內蒙古稀奧科鎳氫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品質的工作人員皇甫益說:“該專案成果以管道式合成工藝為基礎,採用梯度共晶——漸進化學共沉積方法,是改善氫氧化鎳正極材料高溫大電流充放電性能的一條有效途徑。該專案成果對企業經濟效益、地方經濟和我國能源材料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深遠的影響。”

包頭稀土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綜合科科長高揚介紹說:“從改變‘挖土賣土’格局到自主提取分離,從新材料製備到延伸產業鏈,可以說,內蒙古稀土很扎實地走好了每一步,正在形成獨有的區域產業體系。在贏得國際訂單、贏得業內尊重的同時,我們必須說,是創新的力量改變了這一切。”

目前,內蒙古已經形成了從稀土開採、研發、生產到貿易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42萬噸稀土精礦、4.5萬噸永磁、2萬噸拋光、0.7萬噸儲氫、3.5萬噸催化助劑和100萬噸稀土合金的產能,產業鏈交互延伸,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原材料科研、生產基地和應用產品研發基地。而稀土永磁、稀土發光、稀土儲氫、稀土拋光等稀土功能性材料在電子資訊、國防軍工、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生物工程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實現了眾多新興戰略產業的快速崛起。

评论被关闭。

旧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