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解,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者利用x射線成像技術對固態鋰電池進行了開裂觀察,表明了金屬鋰和電解質介面的化學反應是導致該電池各方面性能退化原因,而不是內部裂紋。
知情人員表示,此次美國製造的固態鋰電池是用固態陶瓷層作為電解質,夾在兩層鋰之間。研究者利用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技術(類似於醫學上使用的CT掃描技術)來觀察該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反應和降解。通過成像,讓他們瞭解到在這種特殊材料中,不是化學反應本身有問題,它們不會影響電池性能,而是細胞的斷裂破壞了細胞的性能。
該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能源通訊》(ACS Energy Letters)雜誌上的《固態電池電解液的化學力學降解視覺化》(Visualizing Chemomechanical Degradation of a Solid-State Battery Electrolyte)論文中,論文闡明了電解質層在幾天內如何開始形成裂紋從而導致對離子流的阻力增加。
眾所周知,在普通鋰離子電池中,電極材料的性能才是真正決定電池的鋰離子儲存能力,同時這也反映了電池能量密度的高低。可以說,使用固態鋰和固態電解質的電池,相比普通電池而言能量密度已有較大的提升。
如今,有日本研究者已表明了可以用高電化學活性的納米氧化鎢粉末作為正負極材料添加劑,既能大大增加鋰離子的儲存空間,又可以加快離子的反應速率,從而也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