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按照“邊基建、邊招人、邊科研、邊轉化”的要求,加快推進各方面建設,科研與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邊科研:承擔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 2015年爭取國家以及省市各類項目33項,獲得資助經費3144萬元,2016年獲得各類項目資助2140.9萬元。其中“核醫學成像用溴化鑭基閃爍晶體的研發”獲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資助,“離子型稀土礦釔分離新工藝及高純化產業示範”項目獲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資助。稀土光電功能材料研發平台總投資4000萬元,重點推進新一代暖白光LED用紅光熒光粉、抗紫外稀土改性高分子薄膜、新一代射線探測器件等項目產業化。
邊基建:項目建設完成預定目標。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園區位於集美區杏林灣路,用地面積97畝,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項目於2015年10月11日開工建設,2016年12月30日工程建築主體結構提前封頂,已完成投資1.7億元,預計2017年底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
邊招人:初步建成一支科研團隊。依托集美區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大廈,邊組建團隊、邊開展科研。現有科研人員60名,60%為博士學位,40%為高級職稱,超過30%擁有海外留學背景。引進6個產業化研發團隊,涵蓋稀土清潔分離、稀土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納米生物醫學材料、高效率稀土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發,以及高性能電化學儲能材料及系統等領域。 2016年有2人入選福建省第二批特殊支持人才“雙百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創新人才,1人獲第八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獎”。
邊轉化:支撐企業成長和產業發展。成立中爍光電、奧德生物、卓廈光電、天稀科技等7家產業化公司,開展溴化鑭閃爍晶體、生物醫療儀器、光譜儀器及應用等項目研發。企業創新發展方面,與贛州稀土集團合作,採用模糊萃取等技術實現對氧化釹的高純化分離,應用該技術年產5N高純氧化釹40噸的生產線已投產,年產值2000萬,產品價格比普通氧化釹高出60%,已應用於北斗衛星天線等高技術產品;與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出規模化製備新型功能吸附材料新工藝,設計、研發和集成可用於稀土工業廢水處理的特殊結構吸附設備技術,實現稀土的高效富集回收;與三達膜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稀土資源綠色高效回收配套用新型液相支撐膜分離裝備的開發及產業化;與中廣核研究院簽訂協議,進行210Po氣溶膠新型稀土基多元犧牲捕捉劑等材料、技術和裝備的開發;與金暘集團簽訂協議,成立“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金暘高分子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啟動高性能尼龍/石墨烯材料項目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