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山因鎢而聞名於世,它所在的大餘縣,素有“世界鎢都”之美譽,西華山鎢礦則是“世界鎢都”大餘最為璀璨的明珠。經歷清末被“洋人”發現、民間大規模開採,新中國輝煌發展、中外馳名,西華山鎢礦的不平凡歷程亦是熠熠生輝。
洋人發現 私心掠奪
1906年盛夏,大余縣城天主教福音堂德籍牧師鄔利亨上西華山遊覽,發現所到之處皆有烏黑發亮的石塊,於是,他撿回幾塊帶回教堂。
1907年,鄔利亨將西華山撿到的黑礦石帶回德國鑒定。經鑒定,這些黑礦石為鎢礦。他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帶著美好淘金夢趕回中國。
回到大餘後,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需要黑石頭修建花園為名欺騙民工當苦力幫他採礦,還坑蒙拐騙地買下西華山山權,開始了明目張膽的掠礦斂財。
直至1908年,當地的有識青年將黑礦石帶到南京化驗室鑒定始知為鎢,當地人民義憤填膺,多次交涉終向鄔利亨買回山權。
此後,當地人便在山上組織小規模的採礦,從此開啟了中國鎢礦開採的歷史。
民采時期 小有發展
西華山剛發現鎢礦時,山上到處可見裸露的鎢礦石,福音堂的天主教徒每人每天可揀幾十斤, 有的多達百餘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各國軍工業急需鎢製作軍械,美、英、德等帝國主義紛紛指派其代理人到大余縣搶購鎢砂。
頓時鎢砂價格猛漲,幾年時間吸引了大餘縣及鄰縣成千上萬的農民上山揀砂、 挖礦。鎢砂產量大大增長,是開山以來的極盛時期。
1919年,湖南省水口山一批民工來到西華山。他們使用鋼釺鑿岩、黑硝爆破,不僅沿脈露天採礦,而且還掘小窿子,將西華山的採礦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
1922年各地礦商勾結美、英、德帝國主義,紛紛來到大餘縣城開設收砂公司。其中有“華記”“瑞記”“德裕元”“華南”“永生”“越華”“廣拒安” “桓記”等十幾家,可謂公司林立。
1928年,國民黨江西政府建設廳為籌集建設基金,開始徵收鎢砂稅。1929年,大餘縣的十幾家收砂公司聯合組成“大餘鎢砂同業公會”,統一包辦收購鎢砂。
官辦時期 規模管理
1933年進駐大餘的粵軍軍政部派人員上西華山,對民工、工棚逐一進行登記,從而結束了西華山二十多年完全自由開採的歷史,開始了官方管理、私人開採的“官督民辦”的經營方式。
1934年西華山的鎢砂開始由大餘縣城各家收砂公司收交江西省鎢礦局,再由該局委託江西裕民銀行代營運銷。後由國民政府實業部批准,並呈報行政院備案,在西華山劃定國營礦區,計面積10公頃,辦理國營鎢礦業登記。
1936年,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命粵軍第一集團總部軍墾處組織調查團,赴西華山調查鎢砂的開採和專買情況。粵軍撤離大餘後, 在大餘縣城設立了江西鎢業管理處第十事務所,專門負責辦理西華山漂塘、洪水寨等礦山的鎢砂收購和運銷事宜。從此,大餘縣城各家收砂公司全部關閉,十多年來鎢砂自由收購的歷史隨之結束。
同年,成立了西華山礦場,1937年又成立了西華山工程處,並進行了自辦工程的開拓準備。
1938年西華山礦場自辦工程採用機械和手工掘進,開拓了東西大巷,礦場還對全山民窿實行了分區管理。
1949年7月解放軍挺進贛南,鎢業管理處、西華山工程處和西華山礦場的要員聞風而逃, 礦場自辦工程隨之停辦。
建國以後 鑄就輝煌
1949年8月,贛南獲得解放,人民政府全面接管各地鎢礦業,建立重工業部有色金屬總局江西分局,我國鎢業進入一個新時代。
1949年以後,國家接受蘇聯援助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156個重點工業項目當中就有西華山鎢礦的興建。按當時的產能與探礦,西華山鎢礦成為了全國的鎢產業重點基地,那時的西華山鎢礦贏得了全世界的鎢行業的關注。
新中國成立後,贛南成立了9大國有統配礦山、16個地方國營礦山和20多個集體坑口,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鎢原料產地。其間地質工作者探明鎢儲量的礦區106處,累計儲量117萬噸,鎢保有儲量占全國第二,但高品質的黑鎢礦保有儲量占全國第一,為全國同類產品的70%,世界的60%。
西華山亦迎來了輝煌的發展期。1953年,西華山開展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1954年國營建廠,1956年完成技術設計,並開始施工建設,1959年10月建成採礦、運輸、選礦日生產能力為2250噸的中型有色金屬礦山。
1970年,經過不斷技術改造,日生產能力提高到3000噸以上。自始至終西華山一直都是“鎢都”的老大哥,為新中國的出口創匯、發展特種鋼鐵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的世紀 英雄遲暮
計劃經濟的西華山鎢礦,無疑是大餘縣的寵兒。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如同人有生老病死,礦山亦有枯竭的一天。
從1988年開始,80歲高齡的西華山鎢礦迎來了它的暮年,礦山資源接近貧乏,開採成本增加,同時國際鎢礦市場價格“雪崩”,西華山鎢礦連年虧損。英雄,也有到窮途末路的時候……
2002年,西華山鎢礦宣告政策性破產,百年礦山由此落幕。
2017年,西華山鎢礦入選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現存的西華山鎢礦勘探原始資料、全套俄語版采選設計文本、圖件、西華山鎢礦志等文書實物與歷史文獻資料,真實記載了西華山鎢礦沿革和鎢礦勘查開發技術的演進。這一璀璨明珠,以新的形式留存在人們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