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鎢都”在江西,江西鎢業在“江鎢”。由110年前國內首先發現鎢的西華山鎢礦、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成立的“中華鎢礦公司”一路走來的“紅色國企”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江鎢),一直以來是江西工業發展的一支主力軍。
2016年10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重組整合江西鎢及稀有金屬產業的重大決策,將原3個鎢業集團整合為一個定位為“以鎢為龍頭的稀有金屬大產業平臺、江西鎢及稀有金屬千億產業骨幹力量、江西工業崛起新支點”的江鎢控股集團,在江鎢工作近40年的鄒汾生受命出任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面對累計帳面虧損34億元、全集團負債高出工資總額20倍、低效無效資產及“僵屍企業”占57%的巨大壓力,鄒汾生團結帶領集團廣大幹部員工,大刀闊斧開展重組改革、提質增效、和諧穩定三場攻堅戰,主產品鎢精礦穩中有升,冶煉產品同比增長,進出口貿易額創34年來最高水準,到2018年底,全集團消化歷史潛虧等包袱14.6億元,甩掉了連續5年虧損帽子,實現利潤3045萬元,其中擬上市平臺江鎢股份實現利潤4.71億元,把一個擁有1.3萬名職工、4萬多離退休人員的大型省屬國有企業集團從瀕臨生死存亡邊緣救活過來。
重組後江鎢控股集團面臨首要任務就是改革創新。集團黨委一班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敢於擔當的血性、扎實過硬的措施,突破改革深水區,提出發展新理念新戰略新要求。用42天時間順利完成兩大集團機關合併,所有工作人員“全體起立、臥倒重來”,同步競聘上崗,機關部門由31個精簡為16個,人員由173人精減為86人。隨之幹部人事改革再出重拳,打破崗位“鐵飯碗”、身份“終身制”,59個所屬企業44名領導班子成員退出崗位,全集團分流減員1679人。分流人員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妥善安置。
新機制要有新理念,新定位要有新戰略。以鄒汾生為核心的集團領導班子認真總結分析原體制弊端,自我批判,對標先進,提出“回歸經營本質、堅守價值創造、奉行穩健經營、追求人正品真”的經營理念,引領集團公司講求資本回報,提升發展品質,專注集約經營,防控市場風險,依靠科技創新做優做強做大特色產業,致力於為客戶提供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展現出發展動能、發展品質、發展效率的巨大變革和嶄新風采。
江鎢控股集團不僅要活過來,而且要站起來,強起來。鄒汾生緊緊抓住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目標,大力實施七大工程:
一是科技創新“2115工程”。實施20個科技重大專項,10個政府科技獎勵專案,新增10個省部級創新平臺,建設宜春鉭鈮礦公司數位化礦山和江鎢硬質合金智慧工廠示範點。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工程,對現有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延伸產業鏈,重點發展鎢深加工產品和鋰、鎳鈷等新能源材料產品,培育3-5個行業領先企業,推出5個高附加值特色產品。三是綠色發展和智慧製造工程,到2020年建成3個國家級綠色礦山,2個綠色示範工廠。四是管理和品質提升工程。組織全集團高中層管理和“雄鷹人才”300人走進華為,學習對標國內外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實施品質攻關、名牌創建、標準化建設和新工藝裝備應用,用兩年時間推進集團管理水準向精益型轉變。五是改制上市攻堅工程,扎實推進江鎢股份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員工持股計畫,加快處置清出73戶低效無效資產和僵屍企業。六是人才培養和引進工程,實施青年人才成長“雄鷹.薪火相傳計畫”,落實“5215”人才工程和工匠培養方案,到2020年,引進高級專家5名、博士研究生20名、碩士研究生100名、大學本科生500名,培養一大批江鎢工匠大師和高中級技師。七是黨建保障工程,大力加強党的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宣貫新理念新戰略新要求,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聚集改革發展巨大正能量。
江鎢控股集團作為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始終不忘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2018年,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全集團投入安全環境費用1.82億元,集團36個生產礦山和工廠安全生產標準化全部通過省級驗收。投入7800余萬元對35個廠礦企業生產生活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環境條件大為改善。集團重組兩年來,人均年收入增長20%以上,職工歸屬感、收穫感明顯增強。集團公司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扶貧工作部署,説明貧困地區精准脫貧。長期派駐3名駐村幹部堅守扶貧一線,2016年以來集團累計投入黎川縣社蘋鄉前進村扶貧資金1039萬元,幫助發展3個扶貧產業,2018年底幫扶村成功摘帽,18戶貧困家庭54人脫貧,集團被評為全省扶貧工作先進單位。[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