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飛鏢竟是武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當金屬飛鏢是武器時,這裡所謂的金屬飛鏢是鋼質飛鏢戰鬥部。而以鋼質小飛鏢為戰鬥部的彈頭都被稱之為飛鏢彈,也叫做鏢彈或箭形彈。飛鏢彈最早的出現時間可以追溯到一戰時期。它也曾經出現在越戰戰場。而自鏢彈投入實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在諸如機槍、霰彈槍等的子彈或美M50無後坐力炮等的炮彈上都能看到這種很小的戰鬥部。
一戰期間,多個參戰國都將“飛鏢”應用於戰場。當時,飛機,作為一種新式武器,剛剛出現在戰場,但這並不影響它實戰效果的發揮。因為當時的戰機扔下的不是炸彈,而是飛鏢彈的雛形——鐵質飛鏢。
這場面看來有種“萬箭齊發”的恐怖感,也像是武俠片中的暴雨梨花針一般。因此,鏢彈會成為當時防護用具極為薄弱的步兵的噩夢也不奇怪。
越戰期間,美軍12號霰彈槍的彈藥戰鬥部使用的不是鉛彈,而是由40枚鋼制小飛鏢組成的、尾翼朝前的飛鏢彈藥。實戰中,這種飛鏢霰彈的作戰效能可以和步槍相媲美,有效打擊距離達300米。這樣子,這些飛鏢可以解決“霰彈稍遠距離的穿透力不高”的問題。你要問為什麼可以?因為尾翼朝前的飛鏢射出的轉向實際上箭頭是朝前的,而且,直到擊中目標仍然是高速振動搖擺的,可以提高殺傷力和穿透力。在此次戰役中,美軍使用的M50型自行無後坐力炮中,很多時候也都是用飛鏢彈來打擊越南的步兵。
然而,飛鏢彈是違反戰爭法,違反日內瓦公約,違反國際主義人道法的武器,所以,現在各國幾乎都不使用這種不人道的武器了。為什麼這些小小的如 “鋼釘”般的存在,會是如此的恐怖呢?
因為鋼質鏢彈不僅是一種會造成大規模人員殺傷的兵器,而且,如果鏢彈射中人體,雖然看起來大多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口,但是,傷患內裡卻是極為痛苦的,因為它很容易產生偏航、翻滾等情況,而且彎曲成鉤子狀也是很常見。這不僅使得創傷空腔複雜化,也給外科手術造成極大的困難。更嚴重的是,如果小飛鏢沒被發現,或被卡在關鍵部位無法取出,那麼,傷患將帶著痛苦過完下半輩子。
不過,現如今,這金屬飛鏢通常是不以武器身份出現的,而是被廣泛應用於飛鏢運動中,雖不適宜作為孩子的玩具,但可以是成年人放鬆的“秘密武器”。這金屬飛鏢的材質主要有黃銅、鎳銀和鎢合金,且這幾種材料已經日益普及。在正規國際比賽中,多使用的是鎢合金材料制的飛鏢。
為啥鎢合金飛鏢能從若干金屬飛鏢材料中勝出,作為比賽用鏢呢?黃銅飛鏢雖耐用且價格低廉,但容易受腐蝕,且表面紋理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被緩慢磨掉一些。比之黃銅飛鏢,鎳銀飛鏢更耐腐蝕,也更硬,但是,價格上略貴一些。因此,一般情況下,鎢合金被認為是最理想的飛鏢鏢筒材料,這是因為鎢具有較大的密度,在保持鏢筒薄和光滑的同時,仍能夠保持適宜的重量,並以更小的體積存在,所以,有更大的機會在比賽中創造更大的得分空間。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話說回來,現如今,這金屬飛鏢脫離了武器身份,遠離了一戰和越戰等戰場的硝煙,變身投擲器械,可不是純粹多了。它常常出現在這一集競技、健身及娛樂于一體的紳士運動中——飛鏢運動。離了戰場,金屬飛鏢終於不再是飛鏢彈,亦不是什麼“暴雨梨花針”,而是全民健身運動項目的器械之一!不知諸位中,可是有好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