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淩晨02時07分,在我國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北斗三號系統第18顆和第19顆衛星順利升空。自此,我國的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啦。它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在技術上已做到了自主可控,其所有部件也都實現了全部國產化。據瞭解,由我國生產廠家製造的鉬基合金常用來製作衛星回收艙穩定裙的蒙皮,能夠滿足衛星重返大氣層時,必須克服熱氣流沖刷的惡劣環境需要。
北斗系統工程是國家PNT的核心基礎設施,更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對我國基礎工業有極大的推動和牽引作用。《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相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
據瞭解,目前北斗系統的應用產品進入了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防安全、交通運輸、港口管理、土地規劃、河運監管、精細農業、病蟲災害監管、危房監測、無人駕駛、都市現代化建設、智慧旅遊等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大顯身手,可謂是服務惠及全球啊。
在應用與產業化方面,中國已經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並將通過與其他新技術的結合,不斷引發新的產業形態,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北斗產業總產值預計達到2400億至32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 , 新增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北斗三號基本系統能夠提供全天候的精準時空資訊服務,其性能更加優異,覆蓋範圍已提升至全球,服務方面也進一步拓展,其定位精度較北斗二號已提升至2.5米至5米。北斗三號的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不僅能夠提供基本的導航服務,還可以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國際搜索救援服務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它能夠滿足“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邁出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三步走”戰略的“關鍵一步”。
雖然19顆衛星在軌道上分佈是合理的,從數學角度分析也已經符合了在全球任意位置同時看到4顆衛星的要求,但考慮到遮擋等諸多約束條件,若真正實現全球組網至少要24顆衛星。我國將在2020年前後完成35顆北斗三號衛星的全球組網,從而形成全球覆蓋能力,為全球使用者提供服務。2035年前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綜合時空體系。想必那時的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用上北斗提供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導航、授時服務。中國北斗系統也將以更加完美的姿態走向世界、服務全球、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