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負極材料Sn基體積效應改進

眾所周知,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見負極材料在鋰電池化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鋰電池負極材料Sn基主要有錫氧化物和錫合金等。接下來,本文介紹Sn基體積效應改進。

錫氧化物

SnO2因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781mAh/g)而備受關注,然而,其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次不可逆容量大、嵌鋰時會存在較大的體積效應(體積膨脹250%~300%)、迴圈過程中容易團聚等。研究表明,通過製備複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SnO2顆粒的團聚,同時還能緩解嵌鋰時的體積效應,提高SnO2的電化學穩定性。

鋰電池圖片

其中研究人員可以採用化學沉積和高溫燒結法製備SnO2/石墨複合材料,其在100mA/g的電流密度下,比容量可達450mAh/g以上,在2400mA/g電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超過230mAh/g。實驗表明,石墨作為載體,不僅能將SnO2顆粒分散得更均勻,而且能有效抑制顆粒團聚,提高材料的迴圈穩定性。

錫合金

SnCoC是Sn合金負極材料中商業化較成功的一類材料,其將Sn、Co、C(錫、鈷、碳)三種元素在原子水準上均勻混合,並非晶化處理而得,該材料能有效抑制充放電過程中電極材料的體積變化,提高迴圈壽命。

如2011年,日本SONY公司宣佈採用Sn系非晶化材料作容量為3.5AH的18650圓柱電池的負極。單質錫的理論比容量為994mAh/g,能與其他金屬Li、Si、Co等形成金屬間化合物。還有相關公司先採用無電電鍍法製備了三維多孔結構的Cu薄膜載體,然後通過表面電沉積在Cu薄膜載體表面負載Sn-Co合金,從而製備了三維多孔結構的Sn-Co合金。

該材料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636.3mAh/g,首次庫倫效率達到83.1%,70次充放電迴圈後比容量仍可達到511.0mAh/g。Wang等以石墨為分散劑,SnO2/SiO2和金屬鋰的混合物為反應物,採用高能機械球磨法並經後期熱處理,製備了石墨基質中均勻分散的Sn/Si合金,該材料在200次充放電迴圈後,其可逆容量仍可達574.1mAh/g,性能優於單獨的SnO2或SiO2等負極材料。

顯然,錫氧化物和錫合金材料在發揮高容量的同時伴隨著體積變化,所以解決或改善體積變化效應將成為金屬基材料研發的方向。

评论被关闭。

旧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