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辛國斌13日在“2018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製造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12%,載人航太、高速鐵路等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產品、模式等不斷湧現,一批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第一方陣。但是我們仍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製造業創新能力薄弱,對外依存度高,很多產業整體上仍處於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
據工信部工業領域的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電腦和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片,70%以上智慧終端機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片依賴進口。在裝備製造領域,高檔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製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舉例來看,2017年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全球的33%,產業規模約千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被稱為“液晶屏的骨頭,晶片的腳”的面板關鍵材料——間隔物微球,以及導電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兩家公司可以提供,我們幾乎完全無法生產這些材料,也像晶片一樣,給人卡住了脖子。
一般認為,我們的製造業已經是全球的強國,很多產品都佔據世界第一,實際上我們距離製造強國,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幾十年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尤其是一些先進的製造和材料更是如此。
筆者長期從事鎢鉬稀土業的生產製造與國際市場的開發,長期跟蹤和觀察我國具有資源優勢的重要材料,如鎢產業,我國的資源儲量占全球的資源總量接近70%,連續多年的各類鎢製品生產和供應總量占全球的85%以上,但是我們的鎢製品生產加工和出口產品中,占絕大多數的是鎢製品的初級加工品,如各類鎢酸鹽,有些國內廠家一家的氧化鎢產量或產能就是發達國家鎢業界的總量,但是我們的鎢製品生產的技術含量,產品所含的附加值卻很低。
根據中國鎢業協會的統計資料,我國鎢資源占全球70%,2017年產量占全球84%,僅僅上市公司廈門鎢業所在地福建省廈門市的鎢產業產能就占全球20%左右。我國鎢產品基本屬於礦產品、鎢化學品原料和傳統照明、常規刀具及其型材,而很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鎢製品,如資訊產業、航太工業、軍事工業和車輛製造行業、設備製造行業所用的高端硬質合金產品,塗層刀片、梯度硬質合金、特種行業專用刀具及其解決方案我們幾乎是空白;同樣光電產業、醫療設備、核工業領域的高比重鎢合金、鎢銅合金、鎢銀合金及其精細加工製品大部分都是初級品,高端加工製品大部分為西方發達國家所控制。舉例來看,硬質合金龍頭企業瑞典山特維克(Sandvik)公司2017年營收716億人民幣(以下皆同),利潤142億,而同期我國鎢行業主業營收合計為690億,利潤約70億,其中硬質合金領域全行業涉及主產品營收約200億,利潤僅為14億。
這樣的西方國家企業不勝枚舉,如鎢粉、碳化鎢粉的製造方面,我國除了廈門金鷺處於全球行業前列之外,大部市場被德國世泰科(H.C.Starck)等公司佔據,高端技術鎢鉬製品鮮見能與奧地利的普蘭西公司(Plansee)的產品一較高下的企業和產品。而刀具和模具行業我們有成千上萬家硬質合金加工企業,總產量居於全球之冠,但絕大部分是低端鎢鋼製品,多數幹低價競爭,只能相互殘殺,角逐印度、中東等低端市場。絕大部分企業,在規模、技術方面不能與歐美日韓等國的同類企業競爭。
筆者每年都會訪問國內鎢鉬稀土行業內的企業,走訪和學習,最為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我們的生產加工技術、產品較為低端,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加工設備的缺失,尤其是檢測設備更是與發達國家的高端製造企業有天壤之別。認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眾多業內民營企業其投資很小,根本沒有能力採購這樣的設備,即使一些大中型企業,有設備投資能力,也大部分由於缺乏相應的人才而使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欠佳。
實際上,我們認為,在高端製造和服務領域,尤其是我們有資源優勢的領域,即使我們已經有了能與先進製造國家一較高下的產品和加工技術,但是我們的綜合服務能力,長期服務精神和綜合方案解決能力才是行業之痛,才是我們最大的短板。
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分析認為我國應著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當頭炮”,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國防工業改革以及壟斷行業國有企業改革,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2.著力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炒作所謂新技術新產業,必須高度警覺,堅決糾正。
3.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突破口,加快轉型升級。一方面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另一方面要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改進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全產業鏈整體提升。
4.著力發揮資訊化驅動引領的新引擎作用,深化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世界正在進入以資訊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能否抓住數位化發展的機遇,決定製造強國目標能否實現。
5.著力建設高品質發展承載體,培育一批優質、高效的製造業企業。實現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既需要龍頭企業,也需要小企業,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發展一批專業化的小巨人企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解決高端製造的問題和短板,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規劃,並且需要踏踏實實深耕行業的企業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