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項目示範及成果移交工作會議在池州市舉行,會議總結交流3年來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工作的成果和經驗,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促進皖江沿線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助力皖江九市生態優先,綠色高品質發展。
會議介紹,從2015到2017年,安徽省國土資源廳會同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皖江經濟帶科學發展入手,開展了基礎地質、礦產地質、葉岩氣、水工環和土地品質調查等工作。部省共投入資金7.39億元,實施了207個綜合地質工作項目。
2015-2017年,安徽省公益性地質調查取得了五大成果:一是皖江地區的非常規清潔能源調查取得重大發現;二是土壤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實施了全域覆蓋;三是岩溶塌陷調查評價提出了減災防災的科學建議;四是水土重金屬污染調查取得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成果;五是礦產勘查取得了新突破。這些將為有效支撐服務皖江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中,礦產勘查方面,2015年至今,皖江地區新增大中型金屬礦產地17處,新增銅170萬噸、鉛鋅188萬噸、金23噸、鎢7.5萬噸。一批重要的礦產勘查項目,如宣州區茶亭銅金多金屬礦普查、錢村中舒家店大型銅礦、荷花山中型鉛鋅礦、兆吉口大型鉛鋅礦、逍遙大型鎢礦、尚家山大型水泥用灰岩礦、馬衙大型建築用花崗岩礦等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為皖江地區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