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辦確定391個城市、直轄市城區、縣為2018-2020年創建週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其中,江西省共有15個市鎮入選,世界鎢都大餘縣榜上有名。
全國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是反映中城市整體文明水準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
江西省獲得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提名的有,地級:景德鎮市、九江市、萍鄉市、新餘市、宜春市;縣級:大餘縣、井岡山市、樂平市、龍南縣、蘆溪縣、瑞金市、武寧縣、新幹縣、宜豐縣、玉山縣。
大餘縣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西源章水上游。該縣歷史悠久,秦代屬南埜縣地,隋屬南康縣,唐置大庾縣。宋後曆為南安軍、路、府治。1957年改為大餘縣。因地處大庾嶺北麓而得名。大余縣鎢礦資源極富,有鎢、錫、鉛、銅、鉬、鉍、稀土等礦藏,其中鎢資源居世界之首,素有“世界鎢都”之稱,是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西華山、蕩坪、漂塘、下壟等大鎢礦均是在此地孕育而生。
眾所周知,鎢作為工業牙齒,是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而中國則是世界鎢資源大國。但長期以來存在過度開採和無序競爭的現象,已經使得中國的儲采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水準,與其他資源優勢國家也相差甚遠。資料顯示,我國2012年鎢資源儲采比已降至9.4,明顯低於全球儲采比21.94的平均水準。
而鎢資源的短缺在世界鎢都”大餘縣也表現十分突出。2011年11月,大餘縣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2013年4月,大餘縣被列入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示範區。根據《大余縣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規劃(2013~2020年)》,由於長期高強度開採,現有鎢礦可開採利用僅剩6.16萬噸,開採年限不足10年。
在此背景下,大餘縣開始了通過財政金融、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手段脫困的道路。據瞭解,近年來大餘縣關閉小礦山40多個,取消大型礦權證32個,開展9個綠色礦山的建設試點工作,推進3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目前,大餘縣空氣品質常年保持一級水準,出境斷面地表水質達成率穩定在90%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被評為“江西生態文明十佳示範縣”。
此外,大餘的“首位產業”已由鎢及有色金屬調整為有色金屬新能源新材料,並新引進工業級無人機、汽車整車生產及零部件配套產業。目前大餘非鎢產業稅收占工業稅收的比重已提高到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