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考隊員在東南太平洋海域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刷新我國和國際上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的新紀錄。目前,科考隊已在該區域初步劃分出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
據悉,此次發現是在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的科考作業中發現的,目前“向陽紅01”科考船已經圓滿完成該科考任務。
航次首席科學家石學法介紹,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對東南太平洋約26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深海盆地進行了海洋地質調查和環境綜合考察,發現該區域多站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含量較高,最高可達2500ppm,達到了“成礦”條件,表明在東南太平洋海盆局部區域內沉積物具有非常高的稀土成礦潛力。這是國際上首次在東南太平洋海域發現大範圍富稀土沉積,為在該區域深入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和相關環境研究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國在深海稀土資源的調查研究水準處於國際先進之列。經過科學家前期研究,我國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出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並對全球海底稀土資源潛力進行了評估。
據估計,全球海底蘊藏有8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萬億噸多金屬結核礦。隨著風力渦輪、新能源電池等等環保科技產品新需求的增長,海底稀土的開發利用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稀土素有工業“維生素 之稱,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15資料顯示,世界稀土儲量為1.3億噸(以稀土氧化物REO計),其中中國擁有5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