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鎢礦資源交換德國軍火 碾壓小日本

在北京軍博的地下一層中,有一排戰防炮。所謂戰防炮是反坦克炮的舊稱,這裡有德國、日本、法國、蘇聯的各種型號反坦克炮。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德國二戰中的神炮——Pak-38型50毫米牽引反坦克炮。

軍博地下展廳中的Pak-38反坦克炮

軍博地下展廳中的Pak-38反坦克炮

這種火炮採用鎢合金穿甲彈,是二戰前期少有的能夠擊穿蘇聯T-34和KV-1坦克正面裝甲的反坦克炮,對付日軍那些小脆皮坦克簡直是手到擒來。

更加有趣的是,德國人為Pak-38製造穿甲彈所用的鎢,作為戰略物資,長時間依靠中國的出口。所以,軍博中這門德意志神炮的出現,向世人揭開了中德軍事貿易鮮為人知的一面。

二戰時在中國大地上耀武揚威的日軍坦克,沒有一輛能夠經得起Pak-38反坦克炮的打擊

二戰時在中國大地上耀武揚威的日軍坦克,沒有一輛能夠經得起Pak-38反坦克炮的打擊

1933年初,德國軍火投機商人漢斯•克萊恩(Hans Klein)作為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的隨員第一次來華訪問。但是漢斯並沒有和顧問團的成員集體行動,而是悄悄地跑到了廣州找了陳濟棠,談向德國提供礦物資源的問題,並承諾為其建造一座兵工廠。

可以說,漢斯的到來是受到德國國防部和經濟部,甚至是希特勒的直接授意。當時德國礦產資源匱乏,鎢、銻等製造重武器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全部依賴進口。而同時,德國當時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非常富裕,缺少外匯的德國很難在其他國家購買到這些資源,加上英國人的百般阻撓,所以德國將目光瞄準了當時的中國。

鎢礦原石,希特勒在中國大量採購這種戰略資源

鎢礦原石,希特勒在中國大量採購這種戰略資源

當時中國的鎢砂產量和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加上中國軍閥混戰,可以繞開英國向中國地方軍閥購買。正如當時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塞克特將軍所言:“原料問題是我們政策的焦點。”

之所以德國人沒有找老蔣,是因為當時南京控制的區域沒有鎢礦,而主要產區一個在廣東和鄰近省份,在陳濟棠的控制下,加上毗鄰香港,出口方便。另一個產區產量更大,在江西南部,但那裡深處內陸,更關鍵的是在中央蘇區和紅軍的控制下。相反,老蔣的供貨能力最為有限,所以德國人一開始並沒有找老蔣買。

當時德軍顧問團團長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和支持與老蔣做買賣的法爾肯豪森將軍

當時德軍顧問團團長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和支持與老蔣做買賣的法爾肯豪森將軍

不過,後來漢斯的秘密行動曝光後,老蔣開始找德國駐華軍事代表團吵,而接任顧問團新團長的德國將軍法爾肯豪森倒是幫老蔣說了不少好話。蔣介石又找了德國駐上海總領事柯利伯爾,這位仁兄是德國納粹早期成員,與希特勒可以說是一起吃過苦的,算是能說得上話的,他也極力推薦蔣介石。因此,最終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預下,德國的鎢礦合作物件從廣東的陳濟棠轉向了南京的蔣介石。

那麼手中沒有礦的蔣介石怎麼拿出鎢礦呢?於是,蔣開始了對紅軍的第5次“圍剿”,迫使紅軍開始了長征,而老蔣也控制了中國最大的鎢礦產區江西。同時,蔣加大了對廣東陳濟堂的包圍,從而實際上控制住了鎢礦出口權。

由於中德雙方都沒有多少外匯儲備,所以在1936年4月簽署了1億馬克的信貸合同,明確中國給鎢礦等資源,德國給軍火,雙方資金都從這虛擬的1億馬克信貸合同中出,收款則還給這個信貸池,成為了實際上的易貨貿易。

老蔣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背後有儘快與德國達成鎢礦出口和軍火進口交易的急迫需求

老蔣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背後有儘快與德國達成鎢礦出口和軍火進口交易的急迫需求

1929年,德國零零散散從中國軍閥手中收的鎢砂礦只有1998噸,到了1938年,中國出口德國的鎢砂礦達到8962噸,中國占德國進口鎢砂礦總量的70.6%。此外,中國還出口德國大量銻、錫等原料,以及農產品。據德國1937年1月統計,中國向德國提供的農產品包括蛋品644噸、芝麻6500噸、豆油850噸、棉籽油2095噸、桐油100噸、花生仁1000噸、花生油1000噸、蠶繭150噸。

中德易貨貿易
對老蔣來說,和德國的易貨貿易換來了大量德國尖端軍火。1936年,中國向德國訂購了6451.8萬馬克的軍火,交付額為8278.8604萬馬克。包括各種型號的坦克、火炮、高炮、探照燈、魚雷快艇、水雷等,甚至一度想買德國的U型潛艇。

德械師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械師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裝備德制武器的部隊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德械師,這些部隊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中德貿易時間並不長,德械師屬於鳳毛菱角,並不能阻止大戰略層面上的侵華戰爭。

使用鎢合金穿甲彈的Pak-38火炮在中國斷了鎢礦供應後,很快出現打擊力下降的問題

使用鎢合金穿甲彈的Pak-38火炮在中國斷了鎢礦供應後,很快出現打擊力下降的問題

而一些歷史發明家所說的德國當時是真心幫助中國云云,基本上也是一派胡言。德國與中國的貿易合作是建立在自身戰略需求之上的。而對中國來說,中德貿易過去是與不同的德國商行行進,德國人之間存在競爭,而與德國政府簽署合同後,則只能任由德國總代理開價,其實軍品價格是上升不少。

德國二戰中大口徑反坦克炮頻出的背後,其實是特種合金穿甲彈供應不足的窘境

德國二戰中大口徑反坦克炮頻出的背後,其實是特種合金穿甲彈供應不足的窘境

1939年二戰爆發後,中德貿易停止。有意思的是,本文的主角Pak-38是德國1938年才定型的新型火炮,到1941年的蘇聯前線德軍總共也才106門。此時會有這種炮輸送給中國,說明當時德國還是很重視中國這個合作夥伴的。

但二戰後,中國停止了向德國出口鎢砂。其後果就是德國的鎢礦儲備迅速消耗,以鎢合金穿甲彈為主的Pak-38型反坦克炮也面臨著沒有大威力炮彈的窘境。因為希特勒說所有的鎢都要用於建造機床。所以,德國反坦克火炮不斷提高火炮口徑,其實深層次原因是特種合金穿甲彈沒有鎢就難以製造,只能靠增大口徑來提高火炮的威力!

德國的鎢被用於生產急需的機床,穿甲彈只能使用普通材料

德國的鎢被用於生產急需的機床,穿甲彈只能使用普通材料

[摘自虹攝庫爾斯克]

评论被关闭。

旧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