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國土資源廳消息,2015年~2017年,安徽廳會同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以《部省合作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實施方案》為指導,開展礦產勘查、區調礦調、水工環和土地品質調查等工作。據統計,部省共投入資金7.29億元,實施了226個綜合地質工作項目,並取得了五大重要成果。
非常規清潔能源調查取得重大發現。圈定葉岩氣遠景區8處,優選有利區9個,預測葉岩氣資源量3.37萬億立方米。在宣城涇縣實施的“涇頁1井”煤層氣解吸點火成功,最高值可達9.33立方米/噸;在甯國港口鎮實施的“港地1井”鑽獲葉岩氣、緻密砂岩氣、煤層氣、葉岩油“三氣一油”,為戰略調查提供靶區1處,開闢了2萬平方公里葉岩油氣勘探新區。在宣城市楊柳鎮部署的下揚子地區古生界葉岩氣基礎地質調查“皖宣頁1井(參數井)”,鑽遇大隆組時有氣測異常。
重要礦產勘查獲得了重大突破。3年來,皖江地區新增大中型金屬礦礦產地17處,新增銅170萬噸、鉛鋅188萬噸、金23噸、鎢7.5萬噸等。在安慶懷寧部署了安徽首個晶質石墨礦產普查專案;全省發現了17處離子吸附型輕稀土類型礦化點,選定了嶽西主簿、郎溪姚村等5個可供進一步勘查的成礦遠景區,特別是在大別山地區新發現的稀土礦資源,填補了大別山成礦帶該類型礦床的空白。
土地品質地球化學調查取得了積極進展。完成皖江地區1∶25萬區域調查1.85萬平方公里,1∶5萬土地品質調查1240平方公里;地方財政投資6381.4萬元開展了九市縣1.5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品質調查,同時部署了特色農產品產業區劃、池州市富硒土壤資源調查評價等專項調查,進一步摸清了皖江經濟帶土地品質的“家底”。
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和城市地質調查進展順利。完成沿江地區1∶5萬環境地質調查11340平方公里,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24處,覆核68個礦泉水點,搭建皖江經濟帶地下水監測網點。查明皖江地區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部、省、市三方合作出資共同開展的《安慶市綜合地質調查》已通過聯合評審,其中《安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已立項;新安慶西高鐵站規劃建設區工程地質調查、桐城市特色農產品土壤資源調查評價兩個子專案已開展前期工作。
生態環境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利用遙感手段調查監測1104處礦山開採情況。治理礦山152個,恢復治理面積1170餘公頃。濕地調查基本查明了皖江經濟帶範圍內的濕地總面積63.8萬公頃。開展了皖江經濟帶水土重金屬污染調查評價,基本查明了重金屬污染物的來源,並進行了污染程度影響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