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SEI膜是指鋰離子電池在首次充放電時,電解液中少量極性非質子溶劑在得到部分電子後發生還原反應,與鋰離子結合反應生成一種厚度約100-120nm的介面膜。下面主要介紹SEI膜的具體形成過程:
1、電子由集流體-導電劑-石墨顆粒內部傳遞到待形成SEI膜的A點。
到達A點的電子數量,取決於化成電流以及電流在電極間分佈均勻性。一般,化成電流越大,通過a點的電流越大;當極片間不平整時,越靠近a點,電流越大;電極a點電流增大時,通過a點處活性物質的電流將更大,即單位時間內到達A點的電子數將增多,因此使A點處發生的成膜反應。
2、溶劑化鋰離子在溶劑的包裹下,從正極擴散至SEI膜表層的B點。
在電解液成分不變的情況下,升高溫度,電解液粘度降低,成膜劑、溶劑化鋰離子在電解液中傳輸阻力將降低;溫度升高時,電解液的電導率將提高,能使單位時間內有更多的成膜劑及溶劑化鋰離子到達B點,並影響B點的成膜反應過程。
3、A點電子通過電子隧道效應擴散至B點的速度,與SEI膜的結構及組成有關。
SEI膜越緻密、有機組份比例越高,阻隔電子的效應越強,電子穿過相同距離的阻力越大,形成的SEI膜厚度越小,不可逆反應的總量越低,鋰電池的首次效率越高。
4、躍遷至B點的電子與鋰鹽、溶劑化鋰離子、成膜劑等反應,在原有SEI膜表層繼續生成新膜,使得石墨顆粒表層SEI膜厚度增加,最終形成完整的SEI膜。此次過程即自由碰撞、結合反應過程,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發生碰撞的概率越高,反應速度越高,阻力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