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顯著表面效應與量子尺寸效應的黃色氧化鎢納米顆粒可以用於新型鋰電負極材料的製備,使之有更大的擴散係數,以利於帶電鋰離子的運動,減小內阻,提高動力電池充電速度,並適用於電動船舶中。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電動船舶的歷史: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以為用電力驅動的船隻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它已有有120年歷史,不過目前還是使用柴油引擎的船舶占絕大部分。1880年代開始,電動船隻曾流行一時,直到1920年代,其逐步被內燃機引擎取代。1970年,化石能源出現危機,太陽能電池被科學家發現了,人們對安靜並可能是可更新的水上動力再次興趣日增,第一艘實際的太陽能快艇於1975年被英國建造。全球首艘全太陽能遠洋船是瑞士製造的MS TÛRANOR PlanetSolar,而亞洲首批太陽能船隊於2010年2月成立於臺灣高雄市愛河觀光航線。2017年11月12日,全球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船在廣州市南沙整體吊裝下水。
據瞭解,這艘千噸級純電動船是以雙電(鋰電池+超級電容)為動力,充電兩小時,即可續航80公里。此前,大部分的電動船舶都是以動力鋰電池作為電源,可減少水體污染以及有效緩解能源緊張局面。
近幾年,國外科學家已研究出了一款具有較強續航能力與較快充電速度的新型電池,適合安於電動船舶中,並且其是以黃色氧化鎢超細顆粒為鋰電負極材料。